百強5A國際旅行社 品質旅游首選業務許可證:L-BJ-CJ00080
工作日:9:00 - 21:00周末:9:00 - 18:00
來源:北京旅行社發布時間:2011-06-02
海螺溝景區位于青藏高原東南緣,大雪山脈的中南段,處于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的瀘定、康定、九龍和雅安(微博)地區的石棉4縣交界區。地理位置介于北緯29°20´~30°20´和東經101°30´~102°15´之間,幅員面積906.13平方公里。景區距省會成都僅296公里,距州府康定情歌城76公里,距紅色名城瀘定縣城50公里。2003年9月,景區所轄磨西鎮和新興鄉由瀘定縣劃歸海螺溝景區管理局管理。2008年12月,景區轄一鎮一鄉,21個行政村,1個街道居民委員會,人口12000余人,轄區為多民族雜散居住區,漢、彝、藏、白、蒙等13個民族在此繁衍生息。
海螺溝風景區由海螺溝、燕子溝、磨子溝、南門關溝、雅家埂和磨西臺地6個景區組成,是“蜀山之王”貢嘎山的問鼎畫卷和令人神往的“香巴拉門戶”,是川、滇、藏三省香格里拉生態旅游區的東大門及旅游目的地,是康定情歌故鄉的龍頭景區,景區擁有全球同緯度唯一的、最壯麗的山岳冰川,世界最雄偉的大冰瀑布、最完整的生態植被景觀、最大的天然氧吧、最大規模的紅石公園、最神奇的雪域溫泉、最獨特的康巴風情。自1987年海螺溝冰川森林公園誕生以來,海螺溝先后榮獲五項國家級榮譽,即中國唯一的冰川森林公園、國家級風景名勝區、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國家AAAA級旅游區、國家地質公園。2005年由《中國國家地理雜志》發起評選出中國最美的十大名山,貢嘎山名列第二大名山,海螺溝冰川為中國最美的冰川之一。2009年在聯合國非政府組織世界和諧基金會和國際旅游營銷協會等機構聯合組辦的博鰲亞洲論壇國際會議上,海螺溝以其獨特的旅游資源和良好的國際形象贏得18個國家、國內62個旅游機構、20余家中外媒體一致認同,被評為“國際王牌旅游景區”。
海螺溝風景區融低海拔現代海洋性冰川、古冰川遺跡、生態完整的原始森林、豐富的動植物資源,復雜多樣的地貌類型,鮮明的氣候過渡性特征,極高山、極高山峰群及高山沸、熱、溫、冷泉為一體,構成世界特有的三位一體的自然景觀。景區最高海拔7556米,最低海拔僅980余米,垂直落差達到6500多米,是世界上垂直落差最大的地區。特殊的地理位置,造就了7個垂直氣候帶和植被帶,植物群落豐富,珍稀動植物薈萃。有名字可考植物4880余種,其中:珙桐、水青樹、連香樹、櫨菊木、麥吊杉、柃春木、大王杜鵑等一、二、三級國家級重點保護植物38種。有名字可考的野生動物400余種,其中:牛羚、大熊貓、金絲猴、白唇鹿、野驢、豹、綠尾虹雉、斑尾榛雞、雉、胡兀鷲、黑頸鶴國家一級重點保護動物11種,國家二級重點保護動物主要有小熊貓、黑熊、馬熊、藏酋猴、短尾猴、金貓、云豹、猞猁、林麝、馬麝、毛冠猴、水鹿、白臀鹿、斑羚、巖羊、盤羊、金雕、禿鷲、兀鷲、藏雪雞、血雉、紅腹角雉、藏馬雞、白腹錦雞、水獺等。薈萃了我國大多數古老原始的生物種類,被植物學界和動物學界稱為“第四季冰川時期動植物的避難所”。海螺溝茂密的原始森林向空氣中釋放出大量有益于人體健康的負氧離子,空氣中每立方厘米的負氧離子含量達10萬-100萬個,約成都的2000倍,使海螺溝成了名副其實的天然氧吧。這里“一山有四季、十里不同天”,可謂一步一景、一處一景,隨處都可以感受到大自然的無窮魅力。
冰川是海螺溝景區最大的亮點,貢嘎山是全球同緯度現代冰川發育最為成熟的地區,這里有冰川74條,冰川面積255.1平方公里。其中最為著名的是海螺溝一號冰川,全長14.7公里,面積達16平方公里,冰川最低海拔僅2850米,一條長達6公里的巨大冰川舌全部延伸至原始森林,形成舉世罕見的冰川與原始森林共生的自然景觀,海螺溝一號冰川也因此被譽為“綠海冰川”。冰川舌在消融過程中,冰川上形成的冰面湖、冰裂縫、冰墻、冰獸、冰塔、冰橋、冰洞、冰桌等冰川景觀千姿百態、晶瑩璀璨。世界最壯觀的海螺溝大冰瀑布寬1100米,高1080米,如同一幅靜止的油畫,當清晨一縷陽光刺破長空,在陽光的呼喚下,白雪皚皚雪山峰,先由淺灰色逐漸變成桃紅色再變成金黃色,最后變成白色的這一過程,形成了海螺溝最負盛名的“日照金山”奇觀。
海螺溝溫泉聞名遐邇,出溢水溫介于50℃-92℃之間,富含豐富的礦物質及多種微量元素,其水分子結構與人體內水分子機構幾乎吻合,屬碳酸氫鈉或碳酸氫鈣優質醫療礦熱泉,水質無色透明,在已經檢驗的35個泉中(大多數為普查檢驗)有28個復合型醫療礦泉水,7個屬復合型飲用天然礦泉水。飲用對人體有極好的保健醫療作用,特別是對運動系統及早期心血管系統疾病有不同程度的療效,直接飲用對消化系統疾病療效顯著。享有“中國十大溫泉”美譽的“貢嘎神泉”是景區內最大的單泉,晝夜流量高達8900余噸,出水口溫度高達92℃,可以煮熟雞蛋,俗稱“沸泉”,距海螺溝一號冰川直線距離僅1.8公里,冰川與溫泉共存奇觀至今仍是科學界的難解之謎。海螺溝溫泉隱身于原始森林內,與雪山冰川相擁,四季都帶給人永恒的溫暖。沐浴在海螺溝的溫泉里,身體宛如畫龍點睛漂浮的暖云,能深切感受到來自海螺溝冰川地底的熱力。在花開遍地的春天、煙云縹緲的夏季、楓葉飄蕩的秋日、冰雪飛舞的冬季,溫泉里的心境或怡然自得,或超脫塵世,或寧靜澄明,或天人合一。
紅石是大自然贈送給貢嘎山地區最珍稀的物種之一。大大小小的紅色石頭,令人如同進入了一個絳紅色的世界,當得知石頭上的紅色物質是一種有生命的原始藻類的時候,只能生長在空氣毫無污染的地方,不知不覺地進入了一個奇異的生命世界。在海螺溝風景區分布著大面積的紅石灘,每一塊石頭都被披上了一件美麗的紅色外衣,紅石在河流兩旁堆積,成群的紅石變成一種流動的紅色,與清洌的流水相伴順流而下,讓人感嘆大自然的造化神奇。
海螺溝風景區是世界上最負盛名的高山花卉原產基地。一處山花、一處浪漫;春為花海、夏為綠茵、秋為金毯、冬為銀被。由于生態環境原生性強,可觀賞植物物種達數千種,如報春、龍膽、雪蓮、綠絨蒿、高山杜鵑、西康木蘭、紅杉、紅豆杉、麥吊杉等。其中,海螺溝八大名花之一綠絨蒿,生長于海拔4000米以上的流石灘和冰川的前緣。花生于花葶頂端,有藍色、青藍色、淡黃和鮮黃色、淡紫色、紅色等多種,色彩絢爛,姿態各異,花期6-8個月。人稱“高山牡丹”,歐洲人推崇為“世界名花”。因全株被有絨毛或剛毛而得名。綠絨蒿不僅具有很高的觀賞價值,有些種類還可入藥治病。如金緣綠絨蒿、尼泊爾綠絨蒿,全草藥用,具有清熱解毒的功效,清熱止咳;花前采葉治胃中反酸;花退熱催吐、消炎,還治跌打骨折。西康木蘭是世界珍稀植物,也是橫斷山區特有的物種,初春時先開花后長葉,一棵樹可同時出現紅、粉、紫、白四種顏色的花朵,色彩鮮艷奪目,花瓣芳香淡雅;每年4至6月,高山杜鵑、大葉杜鵑、大白杜鵑、秀雅杜鵑、多變杜鵑、云錦杜鵑,紫背杜鵑,似血杜鵑等近百種杜鵑競相盛開,紅、粉、紫、白、淡綠等五顏六色,交相輝映,色彩絢麗。1889年有“世界園林之父”之稱的英國植物學家普拉特到貢嘎山地區,連續兩年采集大量動植物標本回國,以作陳列研究。1884年至1911年,英國花木公司威爾遜先生前后5次到海螺溝,足跡遍及貢嘎山地區,將大量蓮香、杜鵑、康定木蘭、報春等珍稀觀賞植物引入歐美皇家園林,并將采集的杜鵑與歐洲杜鵑進行“婚配”。英國園藝學家給那些婚配后艷麗多姿的許多雜交種和栽培品種取了許多雅致的名稱。如用男女稱謂命名的,如“艾麗斯”、“荷馬”、“雨果”、“克里曼特貴婦”、“菲莉蒲”等;用偉人名字和職位命名的,如“御門”、“彼得”、“女皇”、“總理”等;有用植物特征命名的,如“微美”、“新黃”、“粉紅珍珠”等;也有用“獨立日”、“珠峰”等詞命名的,應該說,是貢嘎山的名花使歐美的皇家園林充滿了大自然的無窮情趣,也開啟了向世人宣傳海螺溝的大門。
海螺溝不僅自然資源豐富,文化底蘊也相當厚重。周秦時期是羌族白狼樓薄居住的地方,漢武帝時隸屬管都縣。位于海螺溝溝口的磨西鎮是多元文化交融和各族群眾和睦相處的地方,自古就是川藏茶馬古道的重鎮。1706年瀘定橋建成前,茶馬古道主要經磨西鎮翻雅家埂到達康定,從而也促成了磨西古鎮在當時的繁榮。1925年法國傳教士進入海螺溝地區傳教,興辦教會、醫院和拉丁語學校,并建有天主教堂一座。1935年5月29日毛澤東同志率工農紅軍長征經過磨西,就在磨西天主教堂召開了著名的“磨西會議”,具體部署了攻打瀘定橋戰役,譜寫了一頁輝煌的歷史篇章。現在磨西天主教堂仍矗立在寧靜的磨西老街,守望著海螺溝的變遷。磨西古鎮還有金花寺、觀音廟、定海神針等景點。海螺溝是名副其實的適合旅游觀光、度假休閑、避暑療養、科考探險、婚紗攝影和開展登山等戶外活動為一體的綜合性旅游景區。海螺溝景區管理局堅持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大力提升軟、硬件建設管理水平,力爭用3-5年的時間,把海螺溝打造成為“國際山地休閑度假旅游圣地”,建設成為世界一流的精品旅游區。
¥3580起
¥3480起
¥4480起
¥3980起
¥3680起
¥3980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