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到思溪延村,這是第二次。如果回到2010年的3月,油菜花開的時節,有人跟我說思溪延村是一個空靈絕美的地方,我會覺得這是個天大的玩笑。但是現在,我打心眼里這么認為。那些高低不一的馬頭墻,漂浮的云朵,高低不平的山路,錯落有致的房屋,更是增加了思溪延村的層次感。沒有了吵雜的人群,思溪延村,可以是這樣讓人懷念的一個地方。
從思溪延村的景點入口處花上2元錢,便可乘坐電動車至村莊。不經意的一個抬頭,居然發現清澈的藍天閃著絲絲波紋,如水中的漣漪。有那么一瞬間的錯覺,我以為,那是水面,而不是藍天。高高聳立的馬頭墻斑駁的色彩和明亮的天空形成強烈的對比,成為這個村莊的第一道風景線。
步入村莊不到1分鐘時間,便見一排排白墻黛瓦的房子緊緊依偎在思溪河邊,由于年代久遠,白色的外墻變成了斑駁的青黑色,更增添了村莊淡雅古樸的韻味。小小竹排零零散散的分布于河邊,高空的電線上停留了一群燕子,似乎也是在享受這里的美景和寧靜啊。看著水中的一排排倒影,真心陶醉啊。
思溪河邊唯一的“農家飯”,這條圍繞著村莊的思溪河畔長滿了青草和蘆葦,河邊常可看見村民在洗衣服。衣服往往也就晾曬在家門前的小路上,思溪河上最大的木橋是一座廊橋,很多村民聚集在那里打牌聊天,生活好不愜意。游人走來走去,他們也不會抬頭多看一眼,似乎已經見慣了紛至沓來的游人。
思溪延村的房前屋后皆種滿了莊稼,那些徽派建筑的墻面顏色越深說明年代越久遠,通體白色的墻面大多是新粉刷的,就像上圖的農家樂。大抵是見多了城市里粉刷的白色石灰,這里深色古樸的墻面讓身邊的攝影大師們分外迷戀。我也不例外,遠處晾曬的床單被罩增添了延村的生活氣息。思溪延村的鄉村小路,青石板鋪就,縱橫交錯,頗有古韻。
思溪延村有“儒商第一村”的美譽,多為茶商和木商,成功致富的商人們紛紛為自己筑起了“豪宅”、樓閣、書院等,這些“古宅樓閣”結構相同,格調幾乎無異。木式結構,水磨青磚門面,層高特別高,每一處都有著細心雕刻的紋路,圖案,甚至是一個很長的故事。我喜歡前廳的天井,落雨時節在大廳里對著雨水吃飯,在二樓看書,應該是很愜意的事情吧。我跟著導游參觀了聰聽堂,
承德堂,還有百壽花廳。百壽花廳是拍攝《聊齋》的地方,外面的一口古井正是老版《聊齋》中狐貍精裊裊升起的那口井。
思溪延村的房子多為明清古建筑,小路皆為青石板鋪就,四周圍繞著青山,溪流和稻田,村莊與自然風光都是鏡頭里最美的風景。走在延村的青石板小路上,遠遠看去,這些黑白相間的房子,配上兩相對應的窗戶,是不是像極了人臉?難怪要選在這個村莊拍恐怖片《聊齋》。
大愛七月的思溪延村,愛這里黑白相間的房子,高高的馬頭墻,蔚藍的天空,清新的空氣,愛這里充滿生活氣息的思溪河。直到現在,閉上眼睛,那一排排古老的房子,清澈的河流,浣洗的婦女,漂浮的白云還在我腦海里回蕩。那年三月那個遙遠的偏見早已消失無蹤,從來,對景點的感受就與環境相關,不是么?我們遠離城市拼命的逃離,不就是為了覓得一份安寧么,這樣的安寧,七月的
婺源一直都有,即使是在熱鬧一時的思溪延村。再見了,思溪,再見了,延村,再見了,如此空靈絕美的村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