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強5A國際旅行社 品質旅游首選業務許可證:L-BJ-CJ00080
工作日:9:00 - 21:00周末:9:00 - 18:00
來源:北京旅行社發布時間:2012-08-05
武當山又名太和山、參上山,位于湖北省十堰市境內,是中國著名的道教勝地,武當內家拳的發源地,是首批國家級重點風景名勝區,1994年被列入是世界文化遺產名錄,是我國4a級旅游風景區。
武當山北通秦嶺,南接巴山,千山萬壑,奇峰嵯峨,綿亙起伏,方圓八百余里。主峰天柱峰海拔1612米,猶如金鑄玉琢的寶柱雄峙蒼穹,屹立于群峰之巔。環繞其周圍的群山有72峰、36巖、24澗、11洞、3潭、9泉、10石、9井、10池、9臺,72峰從四面八方向主峰傾斜,形成獨特的“七十二峰朝大頂,二十四澗水長流”的天然奇觀。被譽為“自古無雙勝境,天下第一仙山”。
武當山宏偉的古建筑規模也著稱于世。自唐太宗在靈應巖修建武當山第一個廟“五龍祠”以來,宋、元均有修建,明永樂皇帝更是大興土木遣要員率20多萬軍民夫匠,以12年功夫修成了八宮二觀三十六祠堂七十二巖廟中國最大的道教古建筑群,其整個建筑按照道教修真文化附加“真武修仙”的故事,采取皇家建筑的風格,統一設計布局,形成了“五里一庵十里宮,丹墻碧瓦望玲瓏人文景觀,其規模的大小,間距疏密都恰到好處,或建于高山險峰之巔,或隱于懸崖絕壁之內,深山叢林之中,因山就勢,錯落有致,前呼后應,巧妙布局。體現了建筑與自然的高度和諧,達到了“云外清都,仙山瓊閣”的意境,也使武當道教達到了鼎盛。
玄岳門:武當山的玄岳門是三間四柱五樓式仿木石結構建筑,高十二米,寬十二點四米。它代表著道教所信仰的“五城十二樓”,即這個地方是等侯和相遇神仙的場所。而道家又以人的喉管為“十二重樓”穴道,故又寓意此地是陰陽交界處,為武當山第一道神門,被稱為仙界第一關。在武當山有“進了玄岳門,性命交給神”的說法,意思是說,凡人進了這神門仙界后,是生是死,是福是禍,就由不得自己了。
復真觀:又名“太子坡”,相傳是凈樂國王太子 — 也就是后來的玄武大帝 — 十五歲入武當山修煉時最初居住的地方,又因其意志不堅在返回家的途中,被紫氣元君用“鐵杵磨針”點化,復又上山修煉,因而得名復真觀的。
坐落在武當山主峰一天峰柱上的金殿,是我國最大的銅鑄鎏金大殿,建于明永樂十四年(1416年)。殿高5.5米,寬5.8米,進深4.2米。殿內棟梁和藻井都有精細的花紋圖案。藻井上懸掛一顆鎏金明珠,人稱“避風仙珠”。傳說這顆寶珠能鎮住山風,不能吹進殿門,以保證殿內神燈長明不滅。其實山風吹不進是因為殿壁及殿門的各個鑄件,非常嚴密、精確。
金殿內有“真武”銅像,重達10噸。殿外是白玉石欄桿臺,臺下是長約1500米的紫金城。城墻由巨大的長方形條石依山勢壘砌而成。這座金殿建在武當山群峰中最雄奇險峻的天柱峰上,具有“天上瑤臺金闕“的效果。紫霄宮建于明永樂十一年(1413年),是武當山的主要宮殿,也是保存最完整的建筑之一。共有殿宇、樓閣、廊廡860間,規模宏偉,氣派非凡。
武當山道教淵源流長,武當道教文化博大精深。早在山神崇拜,動物崇拜時期山高林密的武當山已成了人們朝拜的對象,黃帝元年降生于凈樂國的太子招搖童光(玄天上帝)在武當山修成正果從此開創了武當山道場,東周時的老子和尹喜真人均隱修于武當山,南北朝時隱修武當者400多人,使武當山成為了中原道教活動的圣地。唐宋元武當山道教逐漸得到封建帝王的推崇,明朝達到了鼎盛,鼎盛時期的武當山廟觀建筑空前宏大,房屋達到了2萬多間,全山道眾達到了一萬多人,武當道教音樂,武當武術均誕生于此時。
武當山成為了皇氏家廟,成了人神共住,諸派同修之所,同時也形成別具風格的武當道教文化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