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強5A國際旅行社 品質旅游首選業務許可證:L-BJ-CJ00080
工作日:9:00 - 21:00周末:9:00 - 18:00
來源:北京旅行社發布時間:2011-11-24
蒼山景觀:蒼山又稱點蒼山,因山色蒼翠而得名。東臨洱海,西瀕黑潓江,氣勢雄偉,景觀別致。蒼山由十九峰組成,最高峰馬龍峰海拔4122米,終年白雪皚皚,山頂有冰磧湖泊。每兩峰間融雪匯成溪流。蒼山共有十八溪,下瀉東流,溪溪都注入洱海。溪水清澈,四季長流,形成飛瀑疊泉。巍峨雄偉的點蒼山,向來以云、雪、泉、石著稱。蒼山氣候變化莫測,屬高山垂直氣候,山頂終年積雪,山下柳綠花紅。皚皚蒼山雪,素裹銀裝,在陽光照耀下,潔白晶瑩。關于蒼山雪,歷代文人墨客贊辭頗多,民間傳說也不少。明代文學家李元陽曾贊美:“日麗蒼山雪,瑤臺十九峰”。蒼山的石,馳名中外。大理石就是蒼山的魂。這種瑰麗的奇石,世界許多地方都有,獨大理的最奇美,且開發得早。因此,全世界凡此奇石均稱為“大理天然石畫”,“大理”也因石而名揚天下。蒼山植被豐富,種類繁多,有云杉、松、柏、竹、茶花、杜鵑、蘭花等名木花卉,把花山裝點得更加秀麗,成了重要的旅游資源。
洱海風光:洱海是一個風光明媚的高原湖泊,素以“高原明珠”著稱。呈狹長形,從空中往下看,洱海宛如一輪新月,靜靜的依臥在蒼山和大理壩子之間。在風平浪靜的日子里泛舟洱海,那干凈透明的海面宛如碧澄澄的藍天,給人以寧靜而悠遠的感受,讓人領略那“船在碧波漂,人在畫中游”的詩畫一般的意境。洱海發源于洱源縣的茈碧湖,源頭出自罷谷山,北有彌苴河注入,東南收波羅江水,西納蒼山18溪水,總徑流面積2565平方公里,蓄水量30億立方米,平均水深約11.5米,最深為20米,是中國第七大淡水湖。湖內有“三島”、“四洲”、“五湖”、“九曲”之勝。三島:金梭島、赤文島、天兒島;四洲:青莎鼻、大貫礎、鴛鴦、馬簾;五湖是:南塘湖、北塘湖、聯株湖、龍湖、波洲湖;九曲是:蓮花曲、大激曲、皤肌曲、鳳翼曲、蘿肘曲、牛角曲、波垠曲、高巖曲。洱海還有許多美麗的海灣,其中較大的有海東灣、挖色灣、康榔灣、雙榔灣。尤以海中“三島”,使洱海變得更加綺麗。
崇圣寺,是亞洲最大的“佛都”,曾是唐宋時期南詔大理國的皇家寺院,是“佛國”、“妙香佛國”之稱的大理的象征……三塔與崇圣寺為一體,已有一千多年歷史,是東方中國最古老的建筑之一。雪巒萬仞、鏤銀灑翠的點蒼山峙其后;波濤萬頃、橫練蓄黛的洱海嵌于前;三塔鼎峙,撐天拄地;玉柱標空,雄渾壯麗;佛都橫臥氣勢恢宏,為蒼洱勝景之一。
三塔的主塔名叫千尋塔,高69.13米,為方形16層密檐式塔,與西安大小雁塔同是唐代的典型建筑。從塔下仰望,只見塔矗云端,云移塔駐,似有傾倒之勢。塔的基座呈方形,分三層,下層邊長為33.5米,四周有石欄,欄的四角柱頭雕有石獅;上層邊長21米,其東面正中有石照壁,上有“永鎮山川”四個大字,莊重雄奇,頗有氣魄。
崇圣寺建于蒼山應樂峰下,背靠蒼山,面臨洱海,建于南詔國第10代王勸豐佑(824—859)時期。南詔國中期崇佛之風興起,到勸豐佑時已達極勝,佛寺遍于云南一帶,有小寺三千,大寺八百。經南詔之后的大理國,佛教較南詔更為發展。因此,大理國就有“佛國”、“妙香佛國”之稱。崇圣寺建成之后即成為南詔、大理國的皇家寺院,歷史上曾有9位大理國王遜位在此寺出家。崇圣寺所崇之“圣”為觀音。據有關文獻記載,當時崇圣寺與主塔建造時,寺基方圓七里,房屋八百九十間,佛像一萬一千四百尊,耗銅四萬五百五十斛,有“三閣、七樓、九殿、百廈”之規模,享有“佛都”之美譽。崇圣寺毀于清咸豐年間,西三塔卻巍然屹立。建國后政府對三塔保護十分重視,1961年國務院第一批公布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1978年,對其進行大規模維修,維修中在千尋塔基座中發現了佛教文物600余件,其中有大量的佛像和寫本佛經,其中有一尊金質觀音像,重1135克,高24厘米,極為珍貴。這是迄今為止發現的南詔國和大理國時期文物中最為豐富的一批,價值極高,為中外所矚目。為了改變有塔無寺的狀況,重現崇圣寺恢宏的歷史面貌,弘揚佛教文化,發展旅游事業,大理斥資重建了崇圣寺,重建工程以保護三塔為核心,在保持已建成的鐘樓、雨銅觀音殿、前導區環境格局的基礎上,建筑群落按主次三軸線、八臺九進十一層布局,主要建筑有金翅鳥廣場、山門、護法殿、彌勒殿、十一面觀音殿、大雄寶殿、阿嵯耶觀音閣、望海樓、羅漢堂、祖師殿、千佛廊等;各殿堂佛像以《張勝溫畫卷》(又稱《大理國梵像卷》)及明代梨廣修所塑的筇竹寺“五百羅漢像”和三塔中發現的文物為藍本,按大理多元文化、佛教禪宗密宗兼容并蓄的特色布局澆鑄,617尊(件)佛像、法器,均用青銅澆鑄而成,其中599尊(件)貼金彩繪。整個仿古建筑群落占地600畝,建筑面積20080平方米,屬于漢傳佛教寺院。重建的崇圣寺氣勢恢宏,在殿堂建筑、佛像雕塑、書聯匾額等方面集中了全國許多文化名人和能工巧匠的智慧,較好地反映了大理歷史文化風貌和博大精深的佛教文化。
大理古城:古樸、幽靜、神奇的大理古城猶如一壇陳年老窖,情意濃厚,凡屬昨天的一切都是美味的回味、知己的環境、自由的空氣。大理簡稱榆城,是1982年2月國務院批準的我國第一批24座歷史文化名城之一,也是全國44個重點風景區之一,位于南詔和大理國都城遺址的東部,始建于明朝洪武15年(公元1382年),歷代屢經修建。大理古城方圓12里,城墻高2丈5尺,厚2丈;東西南北各有一城門,上有城樓,分別稱做:通海、蒼山、承恩、安遠;城的四角還有角樓,也各有名稱:穎川、西平、孔明、長卿。城墻的外墻為磚,上列矩堞,下環城溝。城內市井儼然,布局呈棋盤狀,從南到北有5條街,從東到西有8條巷。如今保存下來的還有南北城的部分城墻、南城樓(1982年重建)。如果說,州府所在地下關給人以繁盛喧鬧的感覺,那么大理城則是古樸而幽靜,城內流淌著清澈的叮咚溪水,家家戶戶養花植樹,花果并茂。那隱沒在街巷深處的花園茶社是游人憩息佳所,改革開放后私人開設的法國等風味小吃餐館也是外賓喜愛光臨之處。傳統的大理石工藝品,擺滿街道兩側,任其觀賞選購。
天龍八部影視城:東臨碧波萬頃的洱海,東距大理古城1.5公里,北距大理三月街會場0.5公里,距崇圣寺三塔2公里,是大理省級旅游度假區為《天龍八部》影視劇拍攝投資興建的一個大型影視拍攝基地。大理天龍八部影視城總投資1.1億元人民幣,占地面積700余畝。主體建筑有城墻、城門、皇宮、王府、大理街、女真部落、西夏城等。二期工程將根據金庸先生的《天龍八部》擴充內容,建設以展示遠古時期大理白族人民生產生活方式的《白族農莊》、《天龍八部》中描寫的聚賢莊、信陽城馬夫人家、無量山石洞房、西夏石窟、大碾房以及木、鐵古橋及客寨、茶花園等其他配套建設項目,總建筑面積將達4萬平方米。大理天龍八部影視城按照大理特色,宋代特點,參照《清明上河園》,影視拍攝與旅游風光相結合的原則,是大理又一個較大規模的旅游景點穿越時空回到宋代回到天龍八部的武俠江湖、追蹤美麗的王語嫣,古靈精怪的阿紫,溫雅多情的段譽,豪氣干云的喬峰——高人俠士多生活在山林野外、名山大川,所以大凡武俠劇中,風景總會占去很大的比例,更是吸引觀眾眼球的一大法寶,《天龍八部》先后轉場北京的十渡、浙江的新昌、仙昌、永康、桃花島等地拍攝,幾乎把當地名勝一網打盡。而劇中風景的最大亮點就是云南大理,成為游客到大理尋找南帝行蹤,探《天龍八部》之源。
喜洲古鎮:喜洲古鎮東臨洱海,西枕蒼山,喜洲是重要的白族聚居的城鎮,這里有著保存最多、最好的白族民居建筑群。從布局上看是典型的“三坊一照壁”及“四合五天井”的白族庭院格局。這些民居雕梁畫棟、斗拱重疊、翹角飛檐、門樓、照壁、山墻的彩畫裝飾藝術絢麗多姿,充分體現了白族人民的建筑才華和藝術創造力。一到喜洲,首先見到的是村頭那兩棵枝葉繁如葉蓋的大榕樹。這是在我國北方難得見到的一種喬木,俗名又叫萬年青,學名是高山榕樹。白族人認為,大青樹是一個村莊興旺的象征,因此又把它稱作“風水樹”。大青樹是每一個古老的白族村莊都少不了的風水樹。這種樹通常與戲臺一起組成村民們的群體活動中心。喜洲村頭的這兩棵樹,年代已經很古老。傳說這是兩棵一陰一陽樹,一棵萌發另一棵落葉,周而復始,交替繁榮;一棵結果另一棵永不結果。勞動間歇時,村民常在樹蔭下小憩;“繞三靈”的長蛇陣般的隊伍要繞著它狂歡;就是村上的人死了,送葬的人群也要朝著它繞一周,并把紙幡插在樹下燒毀,藉以寄托死者對村莊的依戀。不遠處東北角的村寨里也有一棵大青樹。每當秋天到來,常棲滿了雪白的鷺鷥,這是喜洲特有的景觀。喜洲鎮中心四方街,是由店鋪圍成的小廣場。這里豎著一座石坊,這就是近年來修建的“文明坊”。這個地方原來的石坊叫“題名坊”,是明代鎮上出了幾位進士之后建的,那時候凡是在科舉中取得功名的村民都可以把名字刻上,現在喜洲是一個行政區劃鎮政府的所在地,但歷史上它卻具有一個城市的規模。早在南詔遷移過來洱海周圍之前,這里就是白族先民“河蠻”的聚居地,當時稱大厘城,居民已經很多,傳說,隋文帝的將領有個叫史萬歲的在這里駐扎兵馬,所又稱它為史城,附近的平壩子就稱作“史賧”(賧與甸廣告州意思相同)。到了南詔牟時,又在這里建造了皇宮。城的格局從現在的地名上可以找到蛛絲馬跡,周圍就有城北、城東、城南等村名,過去考古工作者還在鎮上發掘到南詔時的有字瓦、布紋厚瓦和蓮花紋瓦當等。歷史上喜洲鎮是南詔的軍事重鎮,文化比較發達,曾為國家輸出了許多社會各界的知名人士。過去喜洲的工商業也比較發達,曾是云南的商貿中心之一。
風花雪月景觀:大理自古以風、花、雪、月著稱——下關風、上關花、蒼山雪、洱海月,是大理著名的四景。下關風:每年春、冬兩季是下關的風季,一年之中平均有35天以上的大風,最大風速達10級。由于下關地勢特殊,風產生一種竄上而復下跌的自然奇怪景象。風口在天生橋峽谷口,它是洱海水出口處,又叫西洱河,河口有座黑龍橋,把下關(即大理市)分為關內關外,橋北為關內,橋南為關外。這里兩山(點蒼山、哀牢山)窄仄,中間形成槽形。關外是鳳儀壩子,吹南風時候居多,而蒼山是一座高大的屏障,擋住西南吹來的季風。風從南方來,灌入山槽,到槽口外,風勢便由下而竄上,產生奇異的自然景象:如人朝北走,風迎面吹來,揭行人頭上帽子,理應落在身后,卻反而落在人的面前。上關花:據《大理府志》記載:和山花樹高六丈,其質似桂,花白,每朵十二瓣,應十二月,遇閏月則多一瓣……至今,白族人養花愛花已成習慣。蒼山雪:蒼山山頂一年四季積雪不化。從昆明去大理,行至彌渡的定西嶺頭,就可以看到一排銀筆插天,這就是蒼山雪。由于冬季積雪較厚,加之長年積雪不化,即使到了夏季也是白雪皚皚、銀裝素裹。洱海月:洱海的水透明度很高,湖面碧波蕩漾,每當風和日麗的夜晚,行近洱海之濱,仰望天空,玉鏡高懸,俯視海面,水光接天,一輪明月在海中隨波飄蕩。
¥4880起
¥6680起
¥6480起
¥5980起
¥5680起
¥4380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