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強5A國際旅行社 品質旅游首選業務許可證:L-BJ-CJ00080
工作日:9:00 - 21:00周末:9:00 - 18:00
來源:北京旅行社發布時間:2011-09-04
最具特色的廣東飲食文化:
粵菜由廣州菜、潮汕菜、東江菜組成,是我國四大菜系之一。
廣州菜是在匯集我省各地優秀民間美食的基礎上不斷地吸取我國各大菜系之精華,借鑒西方食譜之所長,融匯貫通而成一家的。廣州菜用料廣博,選料精細,技藝精良,善于變化,品種多樣。1956年“廣州名菜美點展覽會”上介紹的萊品便有5447個。與菜品有淵源關系的點心815款,小吃品數百個。廣州菜是粵菜的主體和代表。廣州菜的烹調方法有二十一種之多,尤以炒、煎、燜、炸、煲、燉、扣等見長,講究火候,制出的菜肴注重色、香、味、形。口味上以清、鮮、嫩、脆為主,講究清而不淡,鮮而不俗,嫩而不生,油而不膩。時令性強,夏秋力求清淡,冬春偏重濃郁。較為常見的廣州菜色有白切雞、白灼海蝦、明爐乳豬、掛爐燒鴨、蛇羹、油泡蝦仁、紅燒大裙翅、清蒸海鮮、蝦籽扒婆參等……
潮汕地區的飲食習慣與閩南接近,同時又受廣州地區的影響,漸漸地匯兩家之所長,風味自成一格。近年來新派潮菜吸收了世界各地美食的精華,聲名大振,成為聞名中外的菜系。潮菜注重刀工和造型,烹調技藝以燜、燉、燒、炸、蒸、炒、泡等法擅長。以烹制海鮮、湯類和甜菜最具特色。味尚清鮮,郁而不膩。愛用魚露、沙茶醬、梅糕醬、紅醋等調味品。風味名菜有燒雁鵝、護國萊、清湯蟹丸、油泡螺球、縐紗甜肉、太極芋泥等。
東江菜又稱客家菜。客家原是中原人,南遷后,其風俗習食仍保留著一定的中原風貌。菜品多用肉類,極少水產,主料突出,講求香濃,下油重,味偏咸,以砂鍋菜見長。代表菜有鹽鋦雞、黃道鴨、梅菜扣肉、牛肉丸、海參酥丸……等。
除了正式菜點,廣東的小食、點心也制作精巧,而各地的飲食風俗也有其獨到之處,如廣州的早茶,潮汕的功夫茶,這些飲食風俗已經超出“吃”的范疇,成為廣東的飲食文化。
廣州美食
廣州人愛吃、會吃,天下聞名,夸張點的說法就是:廣州人除了四足的桌子不吃外,什么都吃,于是,麻雀、鷓鴣、穿山甲、蝙蝠、海狗、鼠、貓、狗、蛇、猴、龜……超過一千種材料可以變成桌上佳肴,甚至不識者誤認為"螞蝗"的禾蟲,亦在烹制之列,而且一經廚師之手,頓時就變成異品奇珍、美味佳肴,令中外人士刮目相看,十分驚異。
粵式點心的特點是選料廣泛,制作精細,花式繁多,咸甜兼備,口味清新。各款點心都講究色澤和諧,造型各異,相映成趣,令人百食不厭。
富有地方特色的點心小食有:蝦餃、干蒸燒賣、粉果、泮塘馬蹄糕、蜂巢香芋角、雞仔餅、糯米雞、家鄉咸水角等等。名點、名小食、名風味食品不勝枚舉。如廣州酒家的滿漢全筵、北園酒家的時果美點、泮溪酒家的點心宴、南國酒家的潮州菜、大三園酒家的紅燒大裙翅、大同酒家的金牌化皮乳豬等。
廣東小吃屬嶺南風味,多來源于民間,大都被流傳下來而成為傳統名食。現時的廣東小吃和點心有區別,小吃品是專指那些街邊小店經營的米、面小型食品,制作較簡樸;點心是茶樓、早茶的繁多品種,以及星期美點等,特點是:花式品種較多,造型精細。
廣東小吃的成熟方法多為蒸、煎、煮、炸4種,可分為6類:油品,即油炸小吃,以米、面和雜糧為原料,風味各異;糕品,以米、面為主,雜糧次之都是蒸炊至熟的,可分為發酵和不發酵的兩大類;粉、面食品,以米、面為原料,大都是煮熟而成的。粥品,名目繁多,其名大都以用料而定,也有以粥的風味特色而稱的;甜品,指各種甜味小吃品種,不包括面點、糕團在內,用料除蛋、奶以外,多為植物的根、莖、梗、花、果、仁等;雜食,凡不屬上述各類者皆是,因其用料很雜而得名,以價格低廉,風味多樣而著稱。
蜜汁叉燒
為傳統菜肴。其制法是,將去皮半肥瘦豬肉切成菜,放入瓦盤內,加作料腌制45分鐘后,用叉燒環串起,放入烤爐烤30分鐘至熟,用糖漿淋勻,回烤2分鐘后即成。此菜肉質內咸外甜,略有蜜味,瘦肉焦香,肥肉甘化。
紅燒大裙翅
紅燒大裙翅是高級宴席中的高級佳肴。其菜一是美味可口,二是選用質地上乘的裙翅,由大量的各種肉類煮出的湯汁煨制而成。
廣東粽子個頭大,外形別致,除鮮肉粽、豆沙粽外,還有用雞肉丁、鴨肉丁、叉燒肉、蛋黃、冬菇、綠豆蓉等調配為餡料的什錦粽。
廣東美食 廣東小吃與點心同源,歷史悠久,屈大均的《廣東新語》中記有多種民間美食,如粉果、沙翁、粽子、薄脆等,至今久盛不衰。小吃的品種雖不如點心多,但用料比點心更雜,可分為六類,除粥品外,還有:油器,即油炸米面食品,咸的有油條;甜的白糖沙翁、笑口棗、脆麻花;咸甜相雜的有咸煎餅等。這類小吃,季節性不強,常年供應,但以冬季最盛,食時,一般與粥品相配,使之稀稠相輔。
¥2980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