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強5A國際旅行社 品質旅游首選業務許可證:L-BJ-CJ00080
工作日:9:00 - 21:00周末:9:00 - 18:00
來源:北京旅行社發布時間:2012-08-22
各地紅色旅游如火如荼,然而,第二次國內革命戰爭時期中共皖浙贛省委機關常駐地、素有皖南革命搖籃之稱的休(寧)西石屋坑村卻因山高林密,交通不便,養在深閨人不識,鮮有人問津。
石屋坑村位于安徽休寧縣西部邊陲,與浙贛毗鄰,是皖浙贛省委的常駐地之一,是當年游擊戰爭的中心區域。 皖浙贛省委駐地是當年省委開會、指揮、戰斗、休息的地方,屋內有暸望臺2處。石屋坑村當時僅有36戶98人。第二次國內革命戰爭年代時期,石屋坑人民歷經艱辛支援紅軍,掩護皖浙贛省委領導機關,為取得革命勝利作出了重大貢獻。在敵人清剿中,3次被迫遷徙,20余人被抓坐牢,7人先后為革命英勇捐軀。
解放后,石屋坑被人們譽為皖南山區的“支紅村”,目前,駐地原址保存完好。皖浙贛省委駐地舊址1998年公布為安徽省文物保護單位,現為黃山市、休寧縣愛國主義教育基地,黃山市青少年教育基地,中國人民解放軍某部中心組學習實踐基地。與舊址相隔50米處的紅軍屋,是當年紅軍開會、休息和訓練的地方,面積130平方米,目前已經修復完好。
在村口,1993年3月投資6萬余元建起了流芳亭,亭長13米,寬9米,呈三角形,寓意皖浙贛三省,亭內建一石碑,碑高2.6米,寬1.3米,厚度10厘米,上面刻有碑文。碑文如下:第二次國內革命戰爭年代時期,石屋坑人民在中國共產黨領導下,歷經艱辛支援紅軍,掩護皖浙贛省委領導機關,為鄣公山游擊根據地的建立與發展作出了重大貢獻。在敵人的清剿中,村民三次被迫遷徙,二十余人被抓坐牢,革命的赤誠之心,終末動搖,張仲云,張淦年,張順昌,王林聚,張志流,張仲宏,張德彬等七同志先后為革命英勇捐軀,其精神光昭日月,永垂青史,先烈英勇,萬世流芳,特建碑以銘,慰英靈而勵后世。
日前,中共皖浙贛省委駐地舊址石屋坑正式對外開放。
¥1950起
¥1990起
¥2380起
¥2050起
¥2200起
¥1990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