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強5A國際旅行社 品質旅游首選業務許可證:L-BJ-CJ00080
工作日:9:00 - 21:00周末:9:00 - 18:00
來源:北京旅行社發布時間:2012-08-16
最近電視劇看多了,精典臺詞哪怕是記住一句,也算是“開卷有益”的。這不!套用《潛伏》里的“有一種勝利叫撤退,有一種失敗叫占領”做了回副“標題黨”,一來是應泥鰍師傅念叨著的安海風味小吃,二來免得饕餮的美食大佬商益棠被“吊足了胃口”。實在是我偷懶,再多的借口都是欲蓋彌彰。
說起安海的這“妖精”呀,鄭啟五先生在他的大作《到閩南喝功夫茶》里,已經刻畫得入木三分了,且描繪得使人垂涎三尺的。最后對土筍凍的“結束陳詞”——閩南美食冷艷的女妖,小吃天地撲朔迷離的精靈。就讓人“眼前有景道不得”了,認罰!認罰嘛——請所有來閩南或路過泉州的攜程俠客們,實地去品嘗那透著妖艷氣味的“海蚯蚓”,也叫“精靈筍蟲”。只要您敢吃,能吃,準管夠!
說起這“星蟲”的樣子,最好的參照物便是世面上熱炒的冬蟲夏草。有人考證說土筍凍,性清涼,當喉嚨疼痛時,吃上一吃立即止痛,勝似妙藥。也有人論證說土筍凍,性溫熱,產婦也可食用,具有滋補的功效。好像成了靈丹似的“萬金油” 都,或許這正是“仁者”和“智者”眼中“不一樣的風景”吧?!
在很早很早以前,我們的祖先在誕生了“第一個敢吃螃蟹者”后,在“嘗百草”的國度里,“土筍凍”也應運而生了。有文字記載的,卻從明代開始的。明·屠本峻的《閩中海錯疏》中說:其形如筍而小,生江中,形丑味甘,一名土筍……;清·周亮工的《閩小記》里也說:予在閩常食土筍凍,味甚鮮異,但聞其生在海濱,形似蚯蚓……
至于土筍凍的制作工藝,按說應該屬于“祖傳秘方”的。但在過去的中國,還沒有什么“知識產權”之類的,何況是吃這東西。因此,蔓延開來的“土筍凍”在閩南沿海,猶如長沙“臭豆腐”一樣遍布著街頭。正宗之說反倒讓人不敢相信,但光憑口感的記憶和回味,并不適合首次“冒死吃河豚”者。怎么辦呢?實踐檢驗真理的標準在于咬下去是否夠Q(Q在北方叫做筋道),也就是說土筍凍越有彈性的,能蹦跳倆下子的,便是質地最為柔嫩脆爽的極品,味道自然也甘冽鮮美。而那些吃起來有如米粥般軟綿綿的,又粘稠得不筋道的,一般可以斷定為不新鮮或不地道的。
記得兒時吃土筍凍,父親總帶我們到安海菜市口的一攤“土筍王”挑子處,據說這碩大的“星蟲”產自安平橋的中亭港口,熬汁的井水好像是一個叫什么垵的村子里的古井。我幾次騎行路過安海鎮,已經找不到那位陌生的熟悉面孔的擔挑子的攤位。一位新招聘來的同事,剛好是安海人,一聊起這事。他說這位“土筍王”與他外婆曾是鄰居,已經辭世啦。但是后人依舊在下巷的菜市路口擺攤,現在則要五元一個了。
已有些日子沒去“天下無橋長此橋”的安海了,每次去安海我的目的都很明確,走一走古老的五里橋,拜一拜清幽的龍山寺,吃一吃鮮異的土筍凍,最多再來一碗父親最愛的牛肉丸,任憑滾燙的氤氳要回我從前的味道。
過橋去看一看到了“隨心所欲”的老伯父,再次聆聽他嘮叨起兄弟倆,相聚在安海橋頭、廈門港灣和福州街口“改善伙食”的往事。那一刻我在他“賊光炯亮”的眼神里,鮮活的童年仿佛一下子又回來了。難怪有人要說,家有老人像塊寶!回家的感覺真好——就是這個味!
¥3030起
¥3500起
¥2760起
¥2750起
¥2750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