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強5A國際旅行社 品質旅游首選業務許可證:L-BJ-CJ00080
工作日:9:00 - 21:00周末:9:00 - 18:00
來源:北京旅行社發布時間:2012-08-17
自宜昌溯流而上便進入長江三峽中的西陵峽,由于已是傍晚,只能看到一小部分晚霞映襯下山巒起伏的西陵峽峽江景色。船過葛洲壩,我初次目睹了船進出船閘的過程,對長江第一壩有了直觀的感受。過了葛洲壩,明顯感覺到西陵峽內長江水位有所提高。三峽風光中,西陵峽景點不多,我印象深些的只是黃陵廟。從江輪上望去,崖岸半山腰處一帶古色古香的廟宇建筑,看得出似乎已是重修的古跡。夜9時半,船抵香溪,但天色早,我已無法一睹昭君故里已淹沒在黑夜里,景色難辨。一夜航行,船過巫峽、瞿塘峽,9日早晨8時抵達四川奉節上岸。
下午3時乘船至白帝城游覽。白帝城歷史上因傳說中的三國時劉備白帝城托孤而有名,而李白“朝辭白帝彩云間,千里江陵一日還,兩岸猿聲啼不住,輕舟已過萬重山”的詩句,更使白帝城增光添彩。白帝城孤山獨峙,一面靠山、三面環水、背倚高峽、前臨長江,在雄偉險峻的夔門山水中,顯得格外秀麗。從山腳下拾級而上 到達山頂的白帝廟,觀看了著名的詩畫合一的《竹葉碑》和《鳳凰碑》。白帝城是觀“夔門天下雄”的最佳地點,從那里望去,不遠處瞿塘峽口夔門的雄渾氣勢撲面而來。從地理位置上看,白帝城位于瞿塘峽口的長江北岸,扼瞿塘峽口要沖,雄踞水陸要津,守此可鎖瞿塘峽口,應是歷代兵家必爭之地。
10日晨6:20乘奉節至巫溪的長途汽車前往巫溪新開發的小三峽,11時許抵達大巴山區的巫溪縣城。小三峽實際上就是發源于大巴山區的大寧河從巫溪縣與巫山縣之間的一段河谷。11日晨7時,我乘鳳凰號游船沿大寧河而下。大寧河水流淺顯而清澈,兩岸青山絕壁,峽谷峻峭清幽,體現出幽靜秀美的山水之美。游船窄而淺,坐不了十幾個旅客,但這樣的小船倒適合大寧河的幽溪淺灘。有些河段,水淺得要乘客下船而行,待船工拖船出淺灘后再上船前行。午后,船至大寧河口進入長江抵達巫山縣城,結束小三峽之旅。念及尚未欣賞到瞿塘峽風光,當天下午我特意乘江渝12號輪船從巫山西行前往豐都。船行巫山至奉節段長江江面,我特意觀賞瞿塘峽景色,一一欣賞沿途黛溪、風廂峽、孟良梯、白帝城、夔門等瞿塘美景。
船經云陽縣城停泊,對岸山麓上古色古香的廟宇映入眼簾。廟壁“江上風清”匾刻使我眼前一亮,那里就是張飛廟。張飛廟又名張桓侯廟,始建于蜀漢末期,后經歷代修葺擴建,距今已有一千七百余年的歷史。登岸入廟而觀,廟宇不大,依山座巖臨江,黃桷梯道、石橋澗流、瀑潭藤蘿、臨溪茅亭、峻巖古木,層迭錯落、獨具一格,廟祠建筑與山水渾然一體,相互襯托,秀美清幽,故有“巴蜀勝境”的美稱。廟內還有不少漢唐以來的石刻如漢《張表碑》、梁《天臨碑》、黃庭堅書《幽蘭賦》、蘇軾書《前后赤壁賦》、岳飛書《前后出師表》等,因而早有“張祠金石,甲于蜀東”的說法。可惜因處于175米水位線以下,原址現已處水下了。張飛廟成為為三峽庫區內重慶市唯一全淹全遷的重點風景名勝古跡,所幸我看到了原址上的張飛廟。晚10時抵達豐都,下榻縣招待所。13日上午,游覽名山(鬼城)。傳說那里是人死后靈魂歸宿的地方,按“鬼城”之說人死后必來豐都報到。《西游記》、《聊齋志異》等古典名著中對“鬼城”豐都均有生動描述,鬼城實際上是將民間傳說中的陰曹地府現實化了。豐都“鬼城”,也因成為中國最有特色、最有名氣的縣城了。游畢名山,信步到附近不遠處的雙桂山走了走。據說,當年蘇軾曾登游此地。便到為紀念蘇軾而建的蘇子祠轉了轉,又在雙桂山古寺鹿鳴寺撞鐘九下以增趣。
14日中午,船過巫山縣城,我留意觀賞8日因夜色而未能看到的巫峽風光。神奇的是船甫入巫峽十二峰段江面,原本晴朗的天空立時煙雨蒙蒙,看來是天公做美,讓我領略巫山云雨的美景。我看到了有著美麗動人傳說的神女峰,一柱細石如同亭亭而立的清秀女子佇立于巫峽峰巒云霞之間,確實婉約動人。據說,神女峰在巫峽十二峰中位置最高,每天第一個迎來燦爛的朝霞,又最后一個送走絢麗的晚霞,故名“望霞峰”。唐代詩人劉禹錫有詩:“巫山十二郁蒼蒼,片石亭亭號女郎。曉霧乍開疑卷幔,山花欲謝似殘妝。星河好夜間清佩,云雨舊時帶異香。何事神仙九天上,人間眸就楚襄王。” 傳說中,神女峰為助夏禹疏通峽道并常留巫山為行船保平安的仙女瑤姬所化,其余十一峰則為瑤姬的十一個姐妹,奇秀絕美的山峰與美麗神話相得益彰,呈現出一份動人心弦的美麗。也許正因為如此,巫峽成為三峽中最為美麗的峽谷。
船入西陵峽,秭歸、香溪進入我眼簾。據說整個三峽匯入的大小溪流很多,其中有兩條最為清澈,一為大寧河,另一條就是香溪。香溪與長江匯合處一片清碧,原本黃濁的長江水因香溪的匯入而變得純凈清澈起來,這不由得使我想到了昭君。“群山萬壑赴荊門,生長明妃尚有村”,香溪流經昭君故里湖北興山寶坪村,溪水清澈,傳說因昭君在溪邊洗臉時無意中把頸上項鏈的珍珠散落溪中,從此水中含有香氣,故名香溪。當年,昭君被選入宮,正是乘舟沿香溪順流而下,入長江,至洛陽乃至出塞的。香溪與長江匯合處的山巖上有一尊潔白的昭君塑像,提醒人們此地是何鄉。其實興山寶坪還在香溪峽谷深處,離長江邊的香溪河口還很遠。即便如此,清幽的香溪峽谷和三峽的香溪段仍給人以清麗的美感,這也許就是王昭君給這片故鄉山水帶來了千年的靈秀和美麗。離香溪河口不遠的長江北岸有一座不大的市鎮,便是秭歸縣城。秭歸是屈原故里,從江上望去,秭歸與三峽中的其他縣城一樣,并沒有什么繁華之景。縣城旁臨江山坡上依稀可見的屈原祠,為這座長江邊尋常山城平添了一份悠遠的古意。
15日下午游覽宜昌名勝三游洞。三游洞是西陵峽口附近西陵山北峰峭壁上的巨大石灰巖溶洞,因唐代白居易、白行簡、元稹三人和北宋蘇洵、蘇軾、蘇轍父子三人同游此洞并各賦詩一首題洞壁而得名。三游洞內外有很多歷代文人游覽后留下的碑刻與摩崖石刻。登上洞頂山峰上的觀江樓遠眺,峰巒疊嶂之間,西來的長江從西陵峽口破峽而出,江面豁然開闊。
為趕時間,當晚10時我漏夜乘長途汽車從宜昌前往武漢,途中汽車差點遇一次險情,16日晨5時半許抵武昌火車站踏上返程。星夜乘長途汽車并在車上過夜,這是首次。也是一種冒險之舉,我后不再為。十多年后的2002年我出差到武漢、重慶。乘船自武漢前往重慶,重游長江三峽。除了重溫所看到過的三峽美景外,還看到了建設中的三峽大壩和年底將遷離原址的云陽張飛廟。三峽重游,已發現有些景色已有所不再和更改。從巫山縣溯游大寧河,發現因缺水和缺乏航行條件已無法乘船直接從長江經大寧河口溯流而上,而要從巫山縣城坐車很遠一段距離,趕到大寧河有水的河段,再從那里逆流而上坐船欣賞小三峽風光。當然現在三峽水庫建成后,長江水位大幅上漲,應該可以重新乘船自長江入大寧河游小三峽風光了。不過即便如此,當年的三峽景觀也已不再了。
時過境遷,許多年過去了,記憶中當年的自然風景或因過度開發或因三峽水庫建成水位抬高,很可能改變了模樣,也許更美,也許變糟,甚至已淹沒水下。我感到慶幸的是,當年我初游時不少自然風景開發未久甚至還有待開發,更多地保留了原始的自然風貌,使我看到了未加雕飾或未盡污染的自然之美,而這份美麗正逐漸在過度的急功近利的開發中喪失和破壞。失去的可能永遠失去了,記憶中的風景是永遠的風景。讓我葆有一份昨天的記憶,為了那已不再的風景和已遙遠的故人。
¥2980起
¥3400起
¥2300起
¥4100起